《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

2024年3月11日13:57:39《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已关闭评论
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以及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对应的八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2016年,冯小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以及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对应的八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2016年,冯小刚微博上手撕王思聪,最终是谁赢了?

2、《潘金莲》背后的资本赌约 票房不佳谁最紧张

3、你是否看好《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成绩?

4、你怎么看《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

5、王中磊嘲讽星爷不懂电影,转头被星爷啪啪打脸,到底咋回事?

2016年,冯小刚微博上手撕王思聪,最终是谁赢了?

冯小刚手撕王思聪?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一个是国内著名的电影导演,而另一个则是万达集团的公子哥!

这样两个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怎么会在微博上闹的不可开交呢?把冯小刚和王思聪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的事件,就是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量事件!

一、事件起因——冯小刚质疑万达旗下院线故意压低《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量!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非常看重的一部电影!而且在冯小刚看来,《我不是潘金莲》一定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并且也能够获得高票房的成绩。不过现实却给冯小刚泼了一盆冷水!

因为《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在各大影院的排片量都少的可怜,如果现象持续下去的话,《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最终可能会以惨淡收场。

因此冯小刚才会用质疑万达院线排片量的方式给万达院线施压,从而达到《我不是潘金莲》增加排片量的目的!

二、事件经过——王思聪发文回怼冯小刚,质疑冯小刚发文过于“阴阳怪气”!

冯小刚质疑万达故意压低排片量的行为,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作为万达集团的公子哥王思聪,也在第一时间发文回怼冯小刚。

而王思聪也向公众解释了《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量为什么会这么少的原因。在王思聪看来,《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受到大众认可的电影!

而如果给一部不受大众认可的电影太多的排片量,那么电影院线也会出现严重的亏损,如果《我不是潘金莲》的口碑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那么电影院线也会随之增加排片量!随后冯小刚和王思聪互相又展开了几番较量,那也许有人会问最后到底谁获得了胜利呢?

三、事件结尾——万达并未增加《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量,致使《我不是潘金莲》的出现票房遇冷的情况!

由于王思聪背后的万达集团掌握了院线发行的优势,这也导致《我不是潘金莲》在这一场冯小刚和王思聪的较量中,获得了非常惨淡的下场。

冯小刚从一开始就很清楚,票房成绩已经不可能实现逆转,不过冯小刚希望通过手撕万达,来将万达脱下水!不过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向着冯小刚设想的方向发展。

因为《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这也使得网友和观众并没有向着冯小刚说话,这也导致冯小刚的口碑出现了进一步的下滑!

总结

其实“冯小刚手撕王思聪”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非常深层次的原因——万达和华谊兄弟的竞争!《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华谊兄弟,而万达和华谊兄弟这些年也在电影行业展开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和较量。而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自然不可能在万达的电影院线获得太多的排片量。

因此冯小刚和王思聪之间的较量更像是万达和华谊兄弟之间的较量!而这场闹剧最后的胜者,当然是体量更大、实力更强的万达!

《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

《潘金莲》背后的资本赌约 票房不佳谁最紧张

重庆商报11月28日报道 26日晚,一袭西装的冯小刚站在金马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神采奕奕,捧着金灿灿的金马奖杯,这位新晋金马最佳导演却一脸严肃,因为此时此刻助他获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正遭遇票房危机。

从上映前三天的高歌猛进,到后来的票房遭遇腰斩,“潘金莲”已经陷入票房绝境,猫眼预测该片的最终票房为4.75亿元,这与该片发行方五亿元保底的赌约还有所差距。更让冯小刚坐立不安的是,《我不是潘金莲》还关系到背后4个制作公司的资本赌约。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绑定的明星IP,冯小刚们与资本方的赌约故事已渐入高潮。

票房问题 火了三天 突然疲软?

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于11月18日上映,在经历前三天高票房以后,尽管仍是33%左右的高排片,票房却遭遇腰斩。据猫眼电影统计,截至记者27日中午发稿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仅有3.2亿元,单日票房被26日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与《海洋奇缘》远远甩在身后。猫眼预测“潘金莲”的最终票房则为4.75亿元。

同时,近期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新闻屡见不鲜——先是冯小刚掀起华谊与万达的票房骂战,后被多家媒体质疑“幽灵场”刷票房。从这些喧嚣中可以看出,《我不是潘金莲》背后的投资、发行公司有点着急。

据公开资料显示,《潘金莲》的出品方共有4家,分别是: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子公司)。

4家出品公司中,东阳美拉是上市公司华谊兄弟的子公司,耀莱影视是上市公司文投控股的孙公司,摩天轮文化是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子公司,这三家子孙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均发生在最近两年,且都处于业绩承诺期内。

业绩问题 票房不佳 谁最紧张?

据媒体报道,华谊兄弟(含东阳美拉)、北京文化、耀莱影视对《我不是潘金莲》的投资比例为5:3:2,其中耀莱影视通过对影片5亿元的保底从华谊手中“换”到了20%的投资额,华谊兄弟(含东阳美拉)的投资份额从70%变为50%。按当下的票房预期,“潘金莲”票房可能在5亿元之间徘徊,如果低于5亿元,耀莱影视按影片票房收入总额人民币5亿元支付投资方2亿元票房净收益;票房5亿至8亿部分,票房净收益由发行方耀莱影视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发行方耀莱影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也就是说,电影还没上映,华谊兄弟和东阳美拉已经有1亿元收入入账,摩天轮文化也入账6000万元。

有了这份保底协议,华谊兄弟(含东阳美拉)除去电影成本,都能捞到7000万元左右的利润,不得不说是控制风险的高明之举。不过另外3家公司由于涉及背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承若,还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所以“潘金莲”票房远不如预期,而关系背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业绩问题。

业界问题 保底发行 救命稻草?

保底发行一般都是保名导演,热门影片,双方彼此有合作,有深交,互相了解,然后运用资本手段推高票房,赢取更大的资本层面的利益,涉及到太多的资本运作和利益输送。对于热门大片来说,保底已成标配,似乎每一个大片背后,都能找到几家资本公司的影子。

曾保底发行的有《心花路放》、《后会无期》、《港囧》、《叶问3》、《一步之遥》、《太平轮》等,但不是每一部都能大赚。保本作为一场资本游戏,赌赢了皆大欢喜,但万一失手,也是惨不忍睹。

《我不是潘金莲》也玩保底,开拍就已经赚了2个亿。

耀莱影视文化与华谊兄弟、摩天轮文化共同签订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发行协议,如票房低于5亿,耀莱将支付2亿票房净收益,票房5亿至8亿部分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

如果票房不到5亿,摩天轮和华谊也能拿到2亿净收益,等于是稳赚。

此次,华谊兄弟携手冯小刚也玩保底发行,能否对赌全赢,还是个未知数,从刘震云的小说来看,有点够呛。

投资方博弈 哪家赌赢了?

从上映前三天的高歌猛进,到后来的票房遭遇腰斩,“潘金莲”已经陷入票房绝境。4个投资商,谁在资本博弈中赌赢了?

赌约1耀莱影视5亿保底发行

以4.75亿的票房收入来计算,“潘金莲”约40%也就是1.9亿会回流到电影的投资公司,根据公开消息,《潘金莲》的制作发行费用在6000万到8000万之间,如果没有保底的话,电影的各制片发行方基本可以赚钱了。

由于该片带入了耀莱的5亿元的保底发行,那么对于耀莱来说盈亏就变得有点复杂了。如果最终票房4.75亿,耀莱需要拿出2亿的票房净收益支付投资方,除了1.9亿的收益,耀莱仍需补足1000万的缺口。不过在2亿的票房收入中,由于耀莱影视占到了20%的投资,因此有4000万收入将直接回到耀莱手中,还有3000万的利润。

同时耀莱影视还参与了该片的放映与宣发,还可以分到不少利润,即便最终票房只有4.75亿元,耀莱影视也能达到盈亏平衡,而其参与投资放映来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也已达到。

赌约2摩天轮文化过线仍很悬

摩天轮文化为北京文化持股比例为100%的全资子公司,在北京文化收购光景瑞星时,其2016年的业绩承诺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3043.08万元。

由于影片的保底赌约,北京摩天轮在“潘金莲”上映之后,已经能拿到6000万元左右的收益。11月21日晚,作为投资方的北京文化发布公告,与投资者分享收获高票房的喜悦。公告称,“《我不是潘金莲》截至11月20日24时,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3日,票房成绩约为2.04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

不过,摩天轮在今年上半年的收益可并不好看。2016年上半年,摩天轮的营业收入为1945万,但是净利润则为负的2866万,也就是说,虽然拿到手这6000万,但是摩天轮的业绩可能也只过了保本线——前提是公司今年剩下的业务不再亏钱。

赌约3 冯小刚恐为东阳美拉掏腰包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公告称,拟以10.5亿元投资冯小刚控股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业绩承诺方面,东阳美拉2016年度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每年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若未能完成该目标,冯小刚将以现金补足差额。

据艺恩数据显示,东阳美拉被华谊兄弟收购以来,制作完成的电影作品仅有《我不是潘金莲》一部。而华谊兄弟2016年半年报显示,东阳美拉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35万元。也就是说,下半年东阳美拉6465万的业绩缺口,全都压在了“潘金莲”身上。由此可见,面对6000多万元的利润差额,《潘金莲》对冯小刚兑现今年的业绩承诺至关重要。完不成业绩,那是需要冯小刚本人掏出真金白银补上的。

不过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华谊兄弟董秘高辉已向媒体澄清,冯小刚承诺的东阳美拉2016年度业绩已经完成。

你是否看好《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成绩?

因为新片《我不是潘金莲》遭遇排片率低,冯小刚与万达的网络论战还没有消停,今天又被曝出《我不是潘金莲》多家影院惊现“幽灵场”,电影票房作假的消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南京的一家影城出现了午夜“幽灵场”,凌晨3:35的场次竟然爆满,这是怎么回事呢?针对此事,成都商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影院方面以及电影发行方。

网友爆料:《我不是潘金莲》出现排片异常惊现午夜“幽灵场”

“《我不是潘金莲》在一片争议中上映,3天破2亿,票房一路高歌,形势一片大好,但就在今天突然被曝票房作假,多地影院惊现“幽灵场”!据悉,《我不是潘金莲》的这种作假手段跟当初《叶问3》票房造假如出一辙。”今天,有网友曝出《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作假的消息。

从贴出的截图可以看出,猫眼电影售票APP显示:11月18日和19日,广州、南京等影院出现《我不是潘金莲》的“幽灵场”,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南京金逸IMAX影城(瑞都店)11月19日凌晨3:35的场次竟然爆满,这家影院从19日的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多,竟然为《我不是潘金莲》排映了9个场次。

“猫眼看娱乐”公号分析:在上映首日就票房造假,可见发行方对《我不是潘金莲》也没那么自信,所以用自掏腰包买票房的手段让电影迅速地达到某一个票房成绩,以此刷高影片排位,让很多没有明确观影目标的观众跟风买票。此外,通过“幽灵场”的票房造假方式也可以让影院获得补贴,从而增加某部电影的排片量。这些都是片方屡屡顶风作案的原因。而对于《我不是潘金莲》这种影片来说,背后有三家上市公司,耀莱影视(文投控股 600715)、华谊兄弟(华谊兄弟300027)、摩天轮影视(北京文化 000802),所以这个电影的票房直接关系到三家公司的股票涨跌,所以发可想而知,发行方的策略就是刷票房头几天先稳住排片,指望后面靠口碑发酵票房。

记者求证:影城表示是系统出了问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成都商报记者致电金逸IMAX影城(瑞都店),针对19日凌晨出现“幽灵场”现象,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这种情况是不是系统出了问题呢,我前几天查系统的时候是没有异常的,至于你们是什么时候查的我就不清楚了。”该工作人员表示,有可能是有人故意抹黑电影和影院。

其实“幽灵场”屡见不鲜,之前《叶问3》就因为出现“虚假排场”“幽灵场”遭遇相关部门处罚。

“幽灵场”是发行方票房注水造假的一种惯用手段,自己出钱在凌晨包场购买大量的电影票,再赠送或是低价出售给观众,挤兑了同档期其他影片的同时,也制造了影片高票房的假象。

《我不是潘金莲》的“幽灵场”是否属实?猫眼相关工作人员告记者,“有些影城为了要票补,用虚假场次满足排片比。猫眼要是买假票房我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但是我们是禁止(幽灵场)的,发现后会下线活动。今天一些影城看到就以为是片方买假场次,只能说想多了。”据悉,猫眼电影是《我不是潘金莲》主要发行方,之前电影在成都等地的路演宣传活动均是由猫眼组织。

《我不是潘金莲》靠“票补”推动票房

因为《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遭遇排片率低,冯小刚与王思聪掀起一场网络论战。让电影“排片”成为热门词汇。新片上映,首个周末三天的排片,可以说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命运。为了拉高前几天排片率,不少片方采取“票补”的形式。

那么《我不是潘金莲》的票补情况是什么样的呢?猫眼方面证实《我不是潘金莲》有票补,但是标准不等,根据影城的售卖情况做调整。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影院获悉,《我不是潘金莲》票补情况确实很复杂。

影院如果在上映首日18日,满足场次超过50%的排片份额,将有可能拿到每张票价10.1元到15.1元不等的补贴。以一张票价35元算,这意味着观众有可能买到19.9元的最低票价;毫无疑问,影院方面会得到一笔不小的补贴金额,这对平时票房不好的影院诱惑非常大。根据猫眼票房数据,截止到11月18日23:00,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公映首日以39.4%的排片斩获超7045万票房,狂揽当天全国票房的62%,登顶当日票房冠军。但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我不是潘金莲》首日“票补”力度非常大,粗略推算,当日票房的25%左右是靠“票补”推动而来。

昨天,成都商报记者也采访了成都一家影院经理,他表示,因为要求太高,他们影院只有电影上映首日达到了猫眼的“票补”标准。此外,今天,电影片方发布票房数据:根据猫眼票房数据,截止到11月20日24:00,《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周票房已达2.07亿,荣登本周票房榜冠军,成为11月唯一一部首周票房突破2亿的国产电影,影片也同时打破历年来国产电影11月的首周票房纪录,成为影史上11月最高首周票房国产电影。11月25日,J.K.罗琳首任编剧的3D魔幻巨制《神奇动物在哪里》即将上映,这无疑对《我是潘金莲》的票房会产生冲击,虽然有“票补”推动,《我不是潘金莲》想拿下5亿的保底票房并不容易。

你怎么看《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

11月18号,也就是昨天,冯小刚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小格期待已久,开心地买了早场票,帮你们先鉴定了一把。

在140分钟观影结束后,小格想说,虽然并不赞同“《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这种粗暴的说法,但是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包括前期宣传中反复提到的圆形画幅和范冰冰的演技争议,看完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和老搭档刘震云的第3次合作,原著是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讲述一个戴绿帽子女人的洗冤录,为了证明“我不是潘金莲”,李雪莲搭上了一辈子。

冯小刚的 “任性”之作,起码画面美到我了

这一次冯导把《我不是潘金莲》搬上银幕,不仅玩起了画幅的游戏,还在摄影构图上下了大功夫。英文标题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我不是包法利夫人)意味深长,看似是为了纠正一句错误的话,实际上又打起了官场的擦边球

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时间很长,但每段切开来都有亮点。

上映前,画幅的使用已经是个被炒翻的话题。电影中,冯导主要使用了圆形、正方形和正常画幅。

说起画幅的变化,其实这并不是冯导的原创。《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三段故事,三个年代分别用三个画幅表示。《山河故人》中贾樟柯也用三种画幅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我不是潘金莲》中,圆形画幅的使用,难度可要大不少,对构图的要求更高。三种画幅之间的切换,是根据地点而变换的。北京的场景多为方形,农村的多为圆形,最后一段则为正常画幅。

很多人可能会不适应这种实验性构图。但实际上从观感上来讲,遮罩的确可以粗暴地抹去很多杂乱的信息,强行将视觉的焦点集中在画面中心。

而这次的摄影构图,冯导也是费了许多心思。圆形画幅中的中远景,体现出一种水墨意境般的美感。

这其实是三个方面造成的。第一,取景地自然景色美。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小桥流水碧波荡漾,以及烟雨笼罩下的朦胧潮湿感,自然景色美是画面美的基础。而人物选用中远景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画面的整体感。

第二,构图讲究。黄金分割点、对称构图等这些术语早已经被说烂了。但要把这些运用在实际中,拍出来的画面要美还是需要有点天生的审美观。影片中,除了出现最多的对称构图,比如圆形画幅中左右对称的门、上下对称的倒影等,还有前景的遮挡也使用很巧妙。给摄影师加个鸡腿。

第三,调色。去影院看一看,就能感受画面的色彩以及所谓的“水墨意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了。在我看来,讲述李雪莲上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却用了美到失真的色彩,这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同样给人强烈对比感的还有整部影片的配乐。鼓声是用得最多的一个乐器。在故事情节转场的时候,部分画面还配上了弦乐。

充满节奏的打击和突兀的婉约音乐,像极了各种角色齐聚一堂的戏台。《我不是潘金莲》讲了一个很真实很现实的故事,但同时它又是一场荒诞的戏。

一个女人和28个男人的故事

在定下范冰冰出演这部“纯女主戏”时,很多人担心范爷能否撑起这部影片,在吃瓜群众的眼里她身上贴着“花瓶”的标签。

“如果用一个大家都觉得好的(演员),那么这部电影的成功和她演得好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在我的指导下,你们觉得不好的演员能演好,才能表现我的实力对不对?”

冯导“小刚炮”的称呼不是白来的,他早期回应这个问题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段话中有着太多的含义。

因为圆形遮罩的原因,电影大都用中景 、远景这种画幅来呈现。这让演员的表演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除了面部表情,演员们的肢体语言也尤为重要。

为了演好这部影片,李雪莲的走路、穿衣方式,甚至肩膀的角度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还尝试着讲带着口音的台词(Maybe 这个台词会让你不适)。好在,范爷凭借这部影片拿下了国际性的奖项。

虽然,电影中范爷有着绝对的戏份。但是,出现在她10年上访路中的28个男演员都很出彩,而且取的名字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因为法官王公道的一次开庭,才让李雪莲走上了10年的上访之路。两人也算是就纠缠了10年,他见证了整个事件的发展。如果说,之前大鹏的作品都是为了搞笑,这部电影他来真的了,在一群老戏骨中,他的戏份也是可圈可点的。

跟李雪莲有感情纠葛的赵大头(郭涛),是她上访路上的一个助力,也是一个疙瘩。重要的是石头爸和范爷还有船(chuang)戏。

十年后升了官的贾聪明审判长。看完《追凶者也》后,老觉得张译自带搞笑色彩,这次的角色他又干了傻事。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起了剧情推动的效果。

还有来搞笑的范伟大爷。

张嘉译、于和伟、李宗翰、刘桦、高明、还有李晨(坏笑),里面能说的男演员太多了!!!你们自己去认脸吧TT-TT(噗通一声跪下了)

王中磊嘲讽星爷不懂电影,转头被星爷啪啪打脸,到底咋回事?

这一切王中磊和星爷的合作开始说起,当年星爷靠着西游降魔篇大赚十二亿票房,就在人们纷纷恭喜他赚得盆满钵满时,星爷却高兴不起来。当出华裔兄弟的王中磊看中了星爷的票房号召力,直接找到他就要投资拍戏,甚至称星爷拍什么他们就投什么。当时因为对星爷非常看好,于是给下承诺称只要票房超过五亿就分给星爷八千万的分红。

当时只是双方之间的口头协定,但华谊兄弟还是寄出了一份电子补充协议,不知道星爷是没有接到邮件还是其他原因,最终这份协议上并没有留下星爷的名字,而星爷对他们也是非常信任。直到西游降魔篇拍完后,也一直都没有询问过这笔分红的事情。

直到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瞬间揽获十二亿票房时,星爷才满心欢喜的找到华谊兄弟讨要分红。没想到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磊却突然翻脸,称自己寄给周星驰的协议上他没有签字这份协议。所以是无效的,根本不需要付给你分红,这下星爷也是被大大的坑了一把。

眼看着倒嘴的鸭子竟然也能飞走整整八千万就这样没了,星爷当然不会就这样咽下这口气。于是一怒之下将王中磊告上了法庭,没想到最终却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传闻王中磊还在法庭上嘲讽,法院都比星爷更懂电影,当时也是让星爷的颜面扫地。吃了这样一个哑巴亏,星爷当然也就不再与华谊兄弟合作,双方决裂,再无来往。

而华谊兄弟这样杀鸡取卵的做法也是遭到了惩罚,星爷转头就找到华谊兄弟的对手光线传媒合作,利用两年的时间推出了美人鱼,这又一力作。上映后票房整整翻了好几番,飙升到三十三亿,这下华谊兄弟因为短视而痛失三十亿,被啪啪打脸。

此后,华谊兄弟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即便是与冯小刚签下对赌协议,也依然没能拯救惨淡的票房。当时连续推出我不是潘金莲,但是票房惨不忍睹,不知道华谊兄弟会不会后悔,因为区区八千万就失掉了星爷这样一个巨宝。

而华谊兄弟从那之后就开始走向下坡路,不仅爆出王中军殿外名画,王中磊的豪宅似乎也已经出售,但不管怎么样似乎都无法维持住曾经中国电影界顶级公司的名头。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票房失败、《我不是潘金莲》美国票房惨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